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

Date:2020-07-20  Hits:411  Belong to:骨科科普

  糖尿病是一种和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,表现为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(1型)或者身体不能对胰岛素做出正常的反应(2型)。且30岁之前患有糖尿病的人在40岁以前死亡的概率是未患病的20倍,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。

  

  糖尿病中有两个主要的分型

  Ⅰ型糖尿病(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)

  其常见于儿童、青少年及青壮年。胰岛素产生不足导致血糖升高,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。而运动可以加快细胞利用葡萄糖,所以可以利用运动来调节葡萄糖的水平。同时,在运动前后和运动时也要控制血糖水平(通过胰岛素注射或及时补充碳水等),否则可能会引起低血糖,进而引发头晕等症状。​

  Ⅱ型糖尿病(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)

  Ⅱ型糖尿病和肥胖有关,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,但它的细胞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,进而出现高血糖的症状,血糖升高则会产生一系列血管病变或肾脏损害等。而有些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需要额外的胰岛素,虽然可能血糖幅度变化相对于Ⅰ型不是那么快,但仍然需要警惕。

  糖尿病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?

  对于各种糖尿病患者而言,其运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葡萄糖的水平;且对于Ⅱ型糖尿病来说还需要增加一个减重的目标。为什么要运动呢?因为运动能提高各种葡萄糖的指标,包括组织敏感性、葡萄糖的耐受性等等,甚至还会降低胰岛素的需求量;同时,目前已证明运动对于预防Ⅱ型糖尿病有非常积极的作用。

  

  运动虽然有效,但是运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

  1.   【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最佳时间】: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早餐前运动,容易导致出现低血糖,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早餐前运动。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间应该在餐后1小时为最佳。这个阶段运动,既安全又可较好的增加降糖。
  2.   【密切监测血糖水平】:需要注意运动前后和运动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及胰岛素的摄取,警惕低血糖发生,发生低血糖后一定要注意恢复血糖,预防夜间低血糖。高温会掩盖低血糖的症状。新确诊患者需要在运动前后及运动时检测血糖;减少胰岛素及碳水的摄取且运动的强度与时间成比例,运动后建议补充适量的碳水。2型糖尿病计划建议以每周消耗1000-2000千卡为目标。
  3.   【逐步增加训练时间】:建议从低强度训练开始且强度不能超过自身训练能力的90%。低强度的训练可以防止运动损伤的产生,适当增加抗阻训练,以稳定性和肌肉耐力训练为主。
  4.   【牵拉放松时不要强度过大】:进行泡沫轴等自我放松时,需要注意放松的强度不要太大,时间不要太长,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敏感性降低。
  5.   【警惕足部微小的损伤】:虽然糖尿病和肥胖的运动类似,可以步行为主,但是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足部的敏感性降低,且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会导致步态的异常。
  6.   警惕视网膜病变的风险。

  下面用一个表格简单叙述一下基础运动的指导原则

 

  慢性疾病的运动训练,建议询问医师及康复师后再进行,切记不要盲目训练。

  END

  本文作者: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李嘉祺

  审稿医生: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王凤文、李东君

 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

  医保编号: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:1100001006918

Telephone:13810706073

Address:A19 Fushi Road, Haidian District, Beij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