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科普|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夏季湿疹秘方曝光

Date:2022-07-06  Hits:995  Belong to:中医科普

 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、过敏性皮肤病,夏季特别高发。临床表现是皮损多形性,瘙痒剧烈,病情反复发作,缠绵难愈,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。

 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首席中医专家、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教授,继承了古代医家观点,认为夏季湿疹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耐,导致肝经火旺,肝气郁滞。外因为风湿热邪侵袭。与肝火、脾湿相搏,发于肌肤而致本病。

  王莒生教授传承了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老先生的临床经验,结合现代疾病的发病特征,从风湿论治,以清热除湿汤治疗为主,结合脏腑辨证适治,疗效甚佳。

  ·真实病例·

  6月14日,患者陈某来到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中医科,找到王莒生教授就诊。陈某说,1个月前,自己的脸上不明原因起了许多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瘙痒异常。陈某到某三甲医院就诊,给予激素类药膏外用治疗,皮损不断加重,面积不断扩大,形成水疱,瘙痒明显,大便黏腻,舌红苔黄腻,脉滑。

  王莒生教授给陈某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证,给予清热除湿汤中药七付。

  龙胆草10g 黄芩20g 丹皮15g 赤芍15g 生地30g 淡竹叶10g 蒲公英20g 金银花30g 白茅根30g 浮萍10g 防风10g 白蒺藜15g 首乌藤30g 马齿苋30g 灯芯草3g 甘草10g

  7天后,患者复诊,面部皮损明显好转,水疱消失,大部分已经结痂,但面部仍然瘙痒明显。王莒生教授将白茅根30g改为地肤子30g,马齿苋30g改为荆芥10g,其余不变。

  患者继续口服中药7付,现在已经基本治愈。

  

 

  图片来源: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

  据王莒生教授在接受骨事汇采访时独家透露,对于夏季湿疹,中医临床一般分三个证型,每一个证型的独家秘方,王莒生教授也毫无保留地全部公开给广大患者和中医同仁,只希望能够惠及更多百姓。

  湿热蕴肤证

  主证:皮损急性发生,表现为鲜红斑,丘疹、丘疱疹,渗出倾向,瘙痒剧烈,伴有心烦、口干、口苦,大便干,小便黄,夜寐欠安,舌红,舌苔厚,色白或黄,脉滑或数。

  辨证:肝经湿热,风湿外袭

  治法:清热除湿,解毒疏风

  方药:清热除湿汤加减

  龙胆草10g 黄芩10g 丹皮15g 赤芍15g

  生地30g 淡竹叶10g 公英20g 金银花20g

  白茅根30g 浮萍10g 防风10g 白蒺藜15g

  首乌藤30g 马齿苋15g 灯芯草3g 甘草10g

  方解:龙胆草、黄芩清利肝经湿热,为君药,淡竹叶、茅根、丹皮、赤芍、生地清热凉血消斑,共为臣药,蒲公英、双花、马齿苋解毒清热,苍术、灯芯祛湿,浮萍、防风、白蒺藜祛风止痒,首乌藤安神养血,共为佐药,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全方共凑清热除湿,解毒疏风之功。

  脾虚湿盛证

  主证:病程日久,红斑色淡,粗糙,脱屑,渗液。伴有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,口渴不思饮,大便不干或有溏泻,舌质淡,舌体胖或有齿痕,舌苔白或腻,脉沉缓或滑。

  辨证:脾失健运,水湿内停

  治法:健脾除湿,解毒止痒

  方药:除湿胃苓汤加减

  苍术10g 厚朴10g 茯苓10g 白术10g

  陈皮10g 薏苡仁20g 黄柏10g 公英15g大青叶10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0g 首乌藤15g白蒺藜15g 白僵蚕15g 六一散15g 甘草10g

  方解:

  苍术、茯苓、白术健脾除湿,为君药,六一散、薏苡仁、白鲜皮除湿,共为臣药,公英、大青叶解毒,地肤子、首乌藤燥湿润肤止痒,白蒺藜、僵蚕熄风止痒,陈皮健脾理气,共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全方共凑健脾除湿、解毒止痒之功。

  血虚风燥证

  主证:慢性经过,红斑色暗淡,皮损肥厚,角化皲裂,或有抓痕血痂。伴有面色无华,少气懒言,或纳少,或口干,舌质淡,舌苔白。脉沉细或沉缓。

  辨证:血虚风燥,肌肤失养

  治法:养血润肤,搜风止痒

  方药:养血润肤饮合全虫方加减

  生黄芪30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15g熟地15g 沙参15g 鸡血藤30g 首乌藤15g麦冬15g 白蒺藜15g 白僵蚕15g 全蝎6g威灵仙15g 皂刺10g 白芍10g 生甘草6g

  方解:生黄芪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生熟地养血润肤,为君药;沙参、麦冬、鸡血藤、首乌藤滋阴养血润肤,为臣药;白蒺藜、白僵蚕、威灵仙、皂刺、全蝎搜风止痒,为佐药;生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全方共凑养血润肤、搜风止痒之功。

Telephone:13810706073

Address:A19 Fushi Road, Haidian District, Beij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