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
有一个特殊的群体,为了确保比赛和成绩,在疫情期间一直被封闭在训练场地。为了阻断疫情,他们彻底与外界“隔断”,不与外界接触,不离开训练场地,不让“外人”进入,于是,这里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“绿区”。
疫情肆虐,运动员们也人心惶惶,虽然管理有序,依然有害怕、担心、焦虑等情绪出现,这时候作为疫情防控中重要角色的队医们都在干什么呢?他们跟运动员吃住在一起,日夜守护在运动员身边, 用自己的专业、自信、关爱,为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健康撑起了一把健康守护伞。
赵一鸣
奥地利时间2020年3月04日凌晨2:00左右,我队队员诉上脐周疼痛,查体后给予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略好转,凌晨5:00左右再次诉疼痛难忍。我详细查体后,“阑尾炎可能”开始跟魔咒一样在我脑海里盘旋。如果在平常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疾病,但是疫情期间,却有各种风险。看着队员痛苦的在床上“翻滚”,我选择冒险,上报领队,要求上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辅助我诊断。做了最严密的防护,驱车一个多小时到了当地医院抽血化验等检查后排除阑尾炎可能,诊断为急性肠炎,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,后续对症治疗,清淡饮食后很快病情好转。
要说疫情期间的其他工作,在运动员进行封闭训练期间,积极为国家队运动员及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教。坚持每日两次为运动员进行体温测量,并积极做好防护措施。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跟队员们沟通、聊天,因为每一个队员都十分关注疫情变化,我需要在言语交谈中不断安抚大家的情绪,时刻关注每一个队员情绪的变化,打消队员的害怕心理,科学防护就能够远离疫情。
主治医师
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10年
擅长:四肢及脊柱骨折、骨关节疾病、颈腰椎疾病、急慢性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
集体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防控知识▶
队医赵一鸣为队员进行检查
蒋鹏翔
有幸在2019年3月加入了国家冰雪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中。最初的我是忐忑的,既兴奋好奇,又充满了担忧,随着队医工作的深入,逐渐适应和驾驭新的“身份”,能够得心应手的应对一切日常问题和突发情况。
记得在一次比赛前一天,一名运动员突然腹痛,身在国外,赛事组委会并没有安排相应的医院,我必须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对运动员进行治疗。面对焦虑痛苦的队员,我只能耐下心来,一步步通过查体排除各种能够引起腹痛的急症,一点点了解病史,最终锁定在雪山上受凉造成胃肠痉挛。有了初步诊断就好办,给予一些简单药物的同时,利用矿泉水瓶制作一个热水瓶进行热敷。几小时后症状减轻。
疫情来了,恰逢队伍外训,我是第二批出发人员,在抵达外训基地后,为了保证队员的安全,我与队管还是决定自行隔离14天,单独的房间、错开就餐时间、戴口罩、每日两次体温测量……
疫情期间,感冒比外伤更可怕,为了预防感冒,每天要求运动员佩戴帽子、穿厚鞋,注意保暖、多饮水、保持房间定期通风……但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一名运动员出现了咽痛的症状,虽然我检查后发现他咽后壁红肿、扁桃体肿大,按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了对症治疗,但是也许是因为舟车劳顿,运动员出现了全身酸痛不适、乏力、鼻塞、头晕、咳嗽等症状。全队上下气氛徒然紧张,幸运的是体温正常,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,所以我一边安慰是普通感冒,给予常规药物治疗,另一方面保险起见对运动员进行了隔离,隔离的运动员则由我和一名管理人员负责照看。两天过去了,运动员症状没有明显改善,此时我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了焦虑,作为队医,我告诫自己要保持镇静,不能因为我的着急造成运动员的恐慌,同时我也做好了运动员病情加重的准备。幸运的是,第三天,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,运动员也逐步恢复正常。
正当我们高兴之时,意外却再次发生!队员们接二连三的出现咽痛、鼻塞症状,虽然没有发热的情况,但依旧是个严峻的考验。我们果断采取了对症治疗,所幸效果非常明显,情况很快就得到改善,这让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,因为治疗及时,训练和比赛也都顺利进行。
利用闲暇,我每天都在关注一切疫情相关信息,医院也不断通过远程传递新冠病毒专业知识,体育总局和冬季中心也在下发相关文件,我都认真学习。并组织运动员和队员辅助人员进行预防新冠知识的培训(做好防护的前提下),以及一些日常感冒的注意事项。
在这里,我想告诉运动员、教练员、队伍管理人员,“有我在,请放心!”
主治医师
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10年
单板平行大回转国家队队医
擅长:急慢性运动损伤,颈腰椎疾病,四肢脊柱骨折,膝踝韧带损伤,骨关节炎,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潘文琦
我所在的国家队从1月初到现在一直在国外训练,面对国内日趋严重的疫情,全队上下每个人都积极学习疫情相关知识,严守队规,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,每日只在训练场地活动。
转移场地时全程佩戴口罩,减少喝水及饮食,做好手卫生,不和队外人员随便交谈。
在比赛和训练期间,为了避免和当地人员同坐缆车,队员们在高海拔地区每天在U槽两边爬上U槽顶,再进行槽内训练,既减少了被传染的风险,也锻炼了高海拔地区有氧训练身体耐受能力。虽然我们训练场地以及所在城市没有确诊病例,相对安全,训练场地人员也较少,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,在高强度的训练下严格管理,绝不能出现被传染的情况。每天通过沟通交流不断传播和灌输自我防护的知识,确保每个队员都掌握科学防控方法,确保每天都能够遵照执行,同时安抚每一个队员的紧张情绪,确保训练的正常顺利进行。
主治医师
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10年
2018-19赛季国家男子冰壶集训队队医
擅长:急慢性运动损伤,颈腰椎疾病,四肢脊柱骨折,膝踝韧带损伤,骨关节炎,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夏伟林
疫情期间,风吹草动都会人心惶惶。我们有一个队员出现干咳、乏力、气促等症状,吓出一身冷汗,虽担心,但我依然冷静的查体,发现队员无发热、咽后壁发红、扁桃体肿大,有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,悬着的心放下了,对症治疗,并安抚好队员紧张情绪。为了安全起见,安排隔离,数天后症状消失。
疫情来临,作为一名队医,防疫工作责无旁贷,我负责每天监测队员体温上报,每周定期运动员房间消毒,包括内客厅、地板、浴室、门把手,安排场地通风等。负责防疫物资的购买以及健康筛查医院的联系。负责训练场地疫情把控,监控运动员与外人距离。负责队内疫情相关宣教,如传播途径,口罩的使用方法、时长,病毒的传播距离等。
疫情期间为了运动员减少外出及与外人接触,队伍开始不在酒店用餐,改成自己做饭,我负责采购食材,分批安排人员就餐,很多之前从未经历和涉足过的工作经历,也让灰暗的防疫队医工作变得多姿多彩。
主治医师
从事骨科临床10年,自由式滑雪双板U型槽国家队队医。
擅长:肩肘踝关节运动损伤,四肢创伤,脊柱疾患,矫形骨科等疾病的诊治。
-END-
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
医保编号: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:1100001006918
Telephone:13810706073
Address:A19 Fushi Road, Haidian District, Beijing
Scan and follow us
Call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