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来了
身上的肥肉也快藏不住了
不少健身房的生意最近也有了起色
很多人默默在心中立起了“减脂增肌”的flag
但练肌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
只是为了身材看上去更好吗?
不练肌肉又会怎样呢?
肌肉是健康守护神
我们所说“练肌肉”的肌肉,一般是指骨骼肌,它不仅代表着强壮和力量,更关键的作用是支持身体的各种运动、保持平衡、维持关节活动的稳定。除此之外,有研究表明肌肉强化运动有可能将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 10~17% 左右。一项发表在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》的最新研究显示:每周只需要进行 30~60 分钟的肌肉强化运动,就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。
不练肌肉会怎样?
一般来说,35 岁左右我们的肌肉开始流失,并且以每年 1%~2% 的速度下降,50 岁以后进入加速阶段,75 岁后,下降速度会达到顶峰。肌肉还有着“用进废退”的特点,如果一直不进行锻炼,最终的结果就是难以维持平衡、容易摔倒。要知道,摔倒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。除此之外,肌肉流失还与很多骨折的发生有关:肌少症的发生率在髋部骨折中占 41.5%、在脊椎骨折中占 35%,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占 29.6%。
肌肉应该怎么练?
并不是人人都要练成健美冠军,练肌肉最讲究的是科学性,一味追求大肌肉、埋头蛮干反而会适得其反。在我们的运动机能评估测试中,发现了很多人都存在肌肉力量不平衡的现象。例如,有一位喜欢健身的测试者有明显的圆肩、驼背现象,是典型的上交叉综合征。他的颈部、肩部和胸背部肌肉失衡——胸大肌、胸小肌、斜方肌上束等肌肉过度紧张;菱形肌、肩关节外旋肌、斜方肌中下部等过于薄弱。此时的锻炼就应该加强薄弱肌肉,而放松紧张的肌肉。但这位测试者在日常健身中偏偏喜欢追求胸大肌的锻炼,练习之后又没有拉伸放松的习惯,造成上交叉综合征越来越严重。
科学健身才是王道
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,在锻炼肌肉之前去专业机构做一个运动机能评估是十分必要的。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,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增肌训练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科学健身还包括了专业的运动处方,比如训练内容、频率和强度、方法和要领、进阶方案、营养配合等方面都需要科学、专业的指导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先动起来。
我们每周都会进行3-5次的线上直播,带领大家做一些简单而具有针对性的肌肉训练。
如果感兴趣的话,欢迎大家随时关注我们的直播预告,或者拨打010-52713366-1077免费咨询。
END
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
Telephone:13810706073
Address:A19 Fushi Road, Haidian District, Beijing
Scan and follow us
Call
Close